探索研究

“人力资本”--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大胆断言:“我们已经不可思议地从一个基于资本、遗产和亲缘关系的文明走向了一个基于人力资本和才华天赋的文明。”那么为什么说21世纪已进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力资本文明时代呢?它的依据又是什么?我们将如何迎接这个特殊、陌生而又“不可思议”的时代呢?本文力争通过分析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一、“人力资本”--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人力资本”概念和理论的产生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1962年10月发表的《对人的投资》是其理论的开山之作,宣告“人力资本”的诞生。1964年著名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发表了《人力资本--
关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标志着人力资本进入微观经济理论的代表之作,他把人力资本理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从产业结构变化背景看。从传统经济学经典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人的价值只能是劳动价值的数量来衡量。”可是在舒尔茨看来,人的经济价值的上升才是人力资本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工业制造业,特别是90年代末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以欧美主导的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知识经济模式下,人的经济价值不断上升已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主要依靠人的智力活动或者个性化的体力劳动,它是传统机器制造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通过物质资本深化来提高生产率与通过
“人力资本”深化来提高生产力从形式看是一种对称关系,而且通过物质资本深化已经快要走到尽头时,通过“人力资本”深化来提高生产率就是一种必然选择。而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也印证了“提升人的经济价值”这一正确选择。
2、从科技发展变化背景看。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的降临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从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到目前的芯片技术,其存储的信息量从1980年到90年代末增加了近乎10100倍,信息加工处理技术的速度几乎每一年都在突破几何倍数的增长。可以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代表,这些代表性技术已真正成为完全的生产力,而人自身的科学水平素养的提高则是代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唯一源泉。
3、从消费结构和劳动者地位变化背景看。以美国为例,1997年美国家庭人均消费增长只有0.9%,而在购买服务方面消费增长12.5%,而这种消费被视为对人自身发展的投资需求。就劳动力价值看,高技能劳动者比例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工人加入到利润分享者队伍中,这也体现出人的经济价值的提高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化。这也说明知识型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的上升本身也是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相关联,特别是以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有效激励机制的变化,大大提高了知识型劳动者的价值和地位,而“人力资本”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变化中逐渐显现它的地位的重要性,这为“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奠定了社会基础。
4、从经济学理论变化背景看。在一段时期,一方面理论界普遍认为技术和资本的短缺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当人们逐渐认识到技术援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时,教育和培训作为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的一种投资新思想又转向对技术援助的兴趣。到20世纪60年代整个理论界将注意力从传统的资本形式迅速转向对人的投资和开发研究上,尤其是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产生了两位该理论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人物,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S·贝克尔。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间的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效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力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的结果。他同时还对美国20世纪初期到中期农业经济的研究发现,促使农业生产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对教育的投资、人口质量的提高等,也由此开展了他的整个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构造。而贝克尔为这项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微观经济分析基础,并使之数学化和精细化。他把人力资本观点发展为以人力资本收入函数确定劳动收入分配关系的一般理论,并使这个理论成为“今日经
济学中经验应用最多的理论之一”。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和关联概念
1、概念说。“人力资本”概念曾在上世纪中期都被许多人视为异端。贝克尔曾经这样描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待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态度:“人力资本的概念本身被认为是堕落性的,因为它把人作为机器处理,把上学看成是一项投资而非一种文化体验,被认为缺乏感情和极其狭隘。”可想而知,直到上个世纪引用“人力资本”这个概念仍然争议较大。但如今都已普遍接受了这一概念。那么,“人力资本”概念是什么呢?从国际国内学者给出的定义看,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以“内容说”为主,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并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的各项开支。”我国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 一类是以“功效说”为主,认为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或有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式的凝结在人身体内的知识、能力、健康等所构成,能够物化于商品和服务,增加商品和服务供应,并以此获得收益的价值”。 一类是以“经济说”为主,认为“人力资本”是“继工业经济之后与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相对应的新的资本形式,它意味着向人投资而不是向物投资成为社会经济领域的主导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微观动力机制”。上述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表达和定义还有很多,这说明“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角度,也足以说明它存在的本身就带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关联性。从本文作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分析,特别是通过多年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的工作实践以及长期对人才素质能力评价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本”就是指凝结于行为主体自身的素质与能力,通过物化过程而创造的价值收益总和,并用新的资本形式所表现。
2、人力资源、人力资产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与关联。首先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表现在于一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理论是管理学对人这一要素进行管理为前提,而人力资本理论则是对人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做出解释。同时人力资源是从人的潜力与财富的关系来研究人如何成为财富的源泉的问题,而人力资本则是将人作为投资对象,从投入产出的关系来研究人作为财富的一部分如何创造利润收益的问题;二是关注焦点不一样,人力资源侧重于关注价值问题,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在实践中是围绕着开发与管理,是以资源的价值为核心,人力资本在实践中是围绕着对人的投资收益、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核算与计量,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三是本质特征不同,人力资源的本质特征为社会属性,人力资本则是以经济属性为本质特征。其次对于人力资产的认识问题。概括来讲人力资产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劳动力资源,从而形成货币化资产。它的特点在于它是企业的一种特殊性资产,尽管人力资产不具备实物标志,但可以通过货币计量测算出企业未来收益能力,但又由于人力资产体现在人力资源上的动态活动性,使得人力资产的受益期表现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它作为企业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总的分析看,人力资源侧重表达的是人力的实体形态或者数量的规定性上,强调其稀缺性和有价值性,具体体现在开发、管理上,当人力资源为某一经济实体在财务上拥有或控制时,以货币计量并可带来经济效益时,即为“人力资产”,而当人力资产的某种特定的经济主体预先进行投资而形成、并作为生产要素或获利手段加以使用,以取得预期收益时,便可称为“人力资本”。
3、物质资本、货币资本、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与关联。现代经济学理论观点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体现的是一种资本品,叫做“物质资本”或“实体资本”;另一方面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所有权关系,也叫“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体现在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也叫“资本品”,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货币资本”又称“金融资本、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带有各种异质的实体性资本的货币表现或金融形态,是人力资本投入收益可计量的一种金融体现. “知识资本”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提出的,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资本。而国内有学者认为“知识资本”属于生产资料的软件部分,是相对于生产资料中物质资本即有形资本而言的;有学者认为“知识资本”是“已经生产出来的,能够为拥有者带来收益的知识,这种知识即可能依附于一定的实物,也可能并不依附于特定的实物”;还有学者认为“知识资本”是借助于外在化状态而存在的、可以带来预期收益的知识、技能等精神存量。总之,目前对于“知识资本”的理解、认知仍然是较为含混不清的,但还是属于“人力资本”范畴。特别是所谓“知识资本”并不像人力资本那样处于待开发的不确定性状态,而是做为投资后已生产出来的、不存在收益增值的资产,而是属于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即无形资产部分,所以本文认为从资产形态讲至多是一种知识资产或知识财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只能算做在生产中与人力资本一起发挥作用的生产资料。 (未完待续)

                                                        作者袁方 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主任


上一篇:年轻领导干部素质特点研究  
下一篇:党政系统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应考虑的要素